本文原題《混在澳軍》,原載于《世界軍事》雜志2009年第4期,作者石云,編輯金昊,插圖張潤軒。
亨利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男孩。當他懷揣中國護照走進澳大利亞陸軍募兵站時,遭到了募兵官的婉拒。為了證明自己對軍事的專注,亨利把背包里隨身攜帶的一大摞《世界軍事》雜志拍到募兵官面前:“我就是看著這個長大的!”看著面前攤了一辦公桌的中國軍事雜志,見多識廣的募兵官還真被這位中國男孩的勇氣和執(zhí)著震懾了。
這是記者聽到的關于亨利參軍的故事。幾經輾轉,本刊邀請了一位現(xiàn)旅居澳大利亞的原《世界軍事》編輯,專程采訪了已是澳軍士兵的亨利。當下,中國青年出國后參加外軍已不是新鮮事,但亨利在澳軍當兵的經歷,卻值得一讀。(編者注:按主人公的意愿,文中隱去了亨利的真名。)
痛并快樂著
亨利其實不叫亨利,那幾個由筆畫構成的漢字才是他真正的名字。軍事和戶外運動是亨利的兩大愛好,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是他的理想。數(shù)年前,亨利進入澳大利亞某大學攻讀學位,行李箱內裝著厚厚的一摞軍事書刊。沒過多久,他就發(fā)現(xiàn)學校里教的東西并不實用,對實現(xiàn)其人生目標沒有任何幫助。而對于一個狂熱的軍事愛好者來說,還有比參軍更好的選擇嗎?
就這樣,當亨利的同齡人還沉浸在電腦野戰(zhàn)游戲時,一個揣著中國護照的小伙子,悄然出現(xiàn)在澳大利亞國防軍設在某地的募兵站內。經過復雜的電腦測試、面試和體能測試,亨利終于如愿以償,被陸軍接納。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軍隊和美軍不同,對持外國護照的申請人審查極其嚴格。來自中國大陸的亨利,幾經波折終于在澳大利亞成功入伍了。
亨利對參軍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簡單的新兵入伍儀式結束后,從當?shù)卣心嫉?8個菜鳥,直接被大客車拉到了機場。澳軍各軍兵種的新兵訓練,都在新南威爾士州的幾個訓練基地進行,因此新招募的菜鳥們要先被送到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悉尼,然后乘車前往新兵訓練中心。作為一支職業(yè)化軍隊,澳大利亞軍人享受的待遇不是一般的好。亨利他們搭乘的是澳航的波音-767-338,而且還被安排到商務艙。澳航是澳大利亞服務最好,票價最貴的航空公司。
幸?偸嵌虝旱。僅僅3個小時后,亨利就從天堂跌到了地獄。還沒出悉尼機場,接兵的軍人就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一個家伙擅自離隊, 當即被大聲訓斥,旁邊圍了好幾圈不明真相的群眾。這個看似小題大做的舉動,純粹是殺雞給猴看,讓其他人收斂起來。
開赴訓練中心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兵都被臨時安置在悉尼機場旁邊的一家酒店。因為新兵們普遍對80天訓練期內的伙食質量沒有信心,所以都在自助餐廳內胡吃海塞。大家后來才知道,飯錢竟然是從工資里扣的!在那家酒店,亨利又看見了即將加入國防軍的3張亞洲臉,他們都是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社會的二代移民。
當橄欖綠色的軍用大客車將新兵們拉到訓練營所在地--沃加沃加(意為“烏鴉扎堆的地方”)時,亨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沮喪:他是這批新兵中唯一拿中國護照的人,英文又爛,以后的日子可怎么過呀?
剛入伍時,亨利就怕聽不懂繁雜的各種口令而鬧笑話。但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同時接受訓練的澳大利亞弟兄們也聽不懂口令,需要教官一點點教。原來,和其他英語國家的軍隊一樣,澳軍的各種口令都有獨特的腔調和發(fā)音,而且包含不少專業(yè)術語。
不少人都看過庫布里克導演的《全金屬外殼》,而且對片中那個臟話連篇、對新兵異常嚴酷的“魔鬼教官”--海軍陸戰(zhàn)隊槍炮軍士哈特曼印象極深。事實上,澳軍新兵在80天初訓期內的遭遇,完全就是《全金屬外殼》片首部分的翻版。
從清晨6點一直到晚上10點,沒有一分鐘是屬于你自己,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快速而機械地運動。按規(guī)定,手表、手機都要交給部隊暫時保管,沒有時間概念,大家要做的,就是聽見起床號趕快爬出被窩,聽見熄燈號就爬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