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拉薩消息:在很多人眼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布達拉宮就是西藏的標志。然而這座有著1300年歷史的宮殿,不但要經(jīng)受時間的洗禮,還要承受眾多旅游者、朝拜者的負擔。
據(jù)新華網(wǎng)報道,對此,西藏有關部門態(tài)度明確:在保護與旅游開發(fā)之間,首重保護;在維護與修繕過程中,做到“修舊如舊”。
布達拉宮以奇妙的建筑和宗教文化成為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也成為旅游者心目中的首選。然而今年7月以來,一些隨青藏鐵路進藏的游客卻不得不帶著些許遺憾離開:面對蜂擁而至的游客,布達拉宮采取“限客令”,每天只允許2300人參觀,這與青藏鐵路每天給拉薩帶來3000-4000名游客的數(shù)字間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作為土木結構古建筑,布達拉宮過去幾年內年均接待量達50多萬人次,日均約1500人次。按照參觀宮殿全景需要3小時,人均重量60公斤計算,主體建筑在同一時間內需承受約45噸以上的重量。如此大的重量對于高115米、土木石結構的13層建筑來說,不但會造成椽子木下垂或開裂、折斷,墻體下沉或鼓閃、松動等,對地基也形成了威脅。
在青藏鐵路開通前,關于布達拉宮接待游客的方案就已經(jīng)在多個部門研討,在眾多方案中盡量科學地進行選擇,在妥善保護的前提下選擇容量大的接待方案。
即使是幸運地買到票的游客,在布達拉宮中也不得逗留超過一個小時。
除了“限客”外,維修對于布達拉宮保護也至關重要。從1989年到1994年,中國政府撥款5500萬元和大量黃金、白銀等貴重物資維修布達拉宮。2002年起,中國又投資3.3億元人民幣來修繕西藏三大重點文物: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和薩迦寺,其中布達拉宮維修工程將耗資1.79億元,至今工程仍在繼續(xù)。
“修舊如舊”是布達拉宮維修遵循的原則。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強巴格桑說:“工程技術人員在完全尊重歷史原貌的原則下,運用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布達拉宮進行維修!
在高出地面110多米的布達拉宮金頂群上,記者看到藏族工人們一邊齊唱民歌,一邊和漢族師傅鋪設新型防滲材料,更換和夯實“阿嘎土”。阿嘎土是西藏傳統(tǒng)建筑特有的施工材料,用水、土、石夯打而成的,使屋面顯得既美觀又光潔,但抗水性差。對阿嘎土的改性實驗主要是為了提高其防水性能。
來自山南地區(qū)瓊結縣的女工達瓦白珍說:“維修讓布達拉宮又結實起來了,這樣對布達拉宮的 ‘健康’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