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華人社區(qū) | 中國僑界 | 華商 | 留學生 | 華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華僑農(nóng)場



中國具有千年歷史國寶鴻臚井被擄日本始末(組圖)

2006年06月10日 10:57




原存旅順黃金山下的唐鴻臚井碑及碑亭。(王仁富提供)



現(xiàn)存在日本皇宮的唐鴻臚井碑及碑亭。(王仁富提供)

  青年參考報6月2日《中國國寶鎖在日本皇宮》的報道,引起了讀者和有關各方的關注。具有千年歷史的國寶“鴻臚井”究竟是如何被擄到日本的?《青年參考》記者于6月4日-5日多次采訪了“鴻臚井”研究的專門機構——旅順歷史文化學會的秘書長田曉潮先生,從而揭開了這一至今仍被深鎖日本皇宮的中國國寶鮮為人知的內(nèi)幕。

  1、日軍中將擄走鴻臚井

  外侵日軍對被侵略國家歷史文化文物垂涎以及“收藏”,不亞于對戰(zhàn)略資源的掠奪與占有,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嗜好”。

  旅順歷史文化學會秘書長田曉潮先生告訴記者,侵華日軍對鴻臚井的窺覷始于日俄戰(zhàn)爭。

  1904年2月8日,由東鄉(xiāng)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聯(lián)合艦隊突襲旅順港,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次年1月2日,日軍攻陷旅順口,并設置所謂的鎮(zhèn)守府。當年7月,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評論員、東洋史學家內(nèi)藤虎次郎(內(nèi)藤湖南)以外務省特派人員身份考察旅順港,“調(diào)查”清朝的文化遺產(chǎn)。其間,日本海軍秘密委托內(nèi)藤對鴻臚井碑進行鑒定。內(nèi)藤等人專門寫出《關于旅順唐碑的調(diào)查》,認為“此碑文于史有益”。這便成為日后將鴻臚井碑搶擄至日本的動機。

  1907年8月3日-5日,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社舉辦講演會,內(nèi)藤虎次郎作了題為《日本滿州交通略說》的演講,其中提到“最近,在旅順發(fā)現(xiàn)當時去渤海的使者的事跡,旅順黃金山下有井,名叫鴻臚井”,提到“這次發(fā)現(xiàn)的石頭”及“鴻臚井碑”,并介紹了釋文和拓本。

  經(jīng)過3年的密謀,日本終于對這一珍貴的中國國寶下手了:時任旅順海軍鎮(zhèn)守司令長官的日本海軍中將富崗定恭,將鴻臚井刻石及碑亭千方百計劫掠至日本,于當年4月由日本海軍大臣齋藤實將唐碑亭,包括碑石(鴻臚井碑)和碑上石亭作為日俄戰(zhàn)爭戰(zhàn)利品交給日本皇宮。兩年后,日本為收藏日俄戰(zhàn)爭紀念品修建建安府,將鴻臚井碑和碑亭“收藏”其間。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那個親自參與劫掠的海軍中將,無法承受如此重要的歷史遺跡將湮沒于自己手上的巨大道德壓力,于1911年,在旅順鴻臚井刻石及碑亭遺址上立起一“鴻臚井之遺跡”碑。碑陰文為“唐開元二年鴻臚卿崔忻奉朝命使北過途旅順鑿井兩口以為記驗/唐開元二年距今實一千三百余年/余蒞任于此地親考察崔公事跡/恐淹沒其遺跡樹石刻字以傳后世爾云/明治四十四年十二月/海軍中將從三位勛一等功四級男爵/富崗定恭/志”。

  不過,這種立牌坊的做法根本無法掩飾其罪行,據(jù)田曉潮先生對其研究介紹,日本人所立的拓片流傳頗多。然而,真石拓片字體古樸遒勁,猶有北魏書體遺風,而后者則“字體無力,刀法拙劣,不似唐人手筆”!

  [1]  [2]  [3]  [下一頁]



編輯:劉郁菁】


·翁詩杰搶先宣布將于30天內(nèi)召開馬華特別代表大會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就緒 領軍人物相約“上海見”
·謙虛難敵"搶功"文化 海外華人需練習舉雙手邀功
·十二個國家和地區(qū)踴躍報名參加第十屆世界華商會
·兩岸三地明星華府聯(lián)袂演繹“金秋月圓”中秋晚會
·馬來西亞霹靂州政府新規(guī):行政議員必須學華文
·外國移民潮活躍意勞工市場 華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館售出頭彩分紅83萬 1.7億巨獎料屬華人
·中國駐葡使館官員走訪華人區(qū) 贊嘆華商發(fā)展前景
·弄虛作假警方介入 英國21家華人移民中介受調(diào)查
更多>>>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