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中華胥之國的華胥氏生伏羲,伏羲與女媧結(jié)合生萬民,這種神話不僅存在于漢族神話中,還存在于藏緬和苗瑤中,可見漢藏人的祖先即華胥及其子伏羲。傳說中的華胥國是個和天堂一樣美好的地方,就像伊甸園之于西方,雅利安之于印歐。
那么,這個天堂般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3月1日即將舉行全球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2月25日,記者跟隨全球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前往西安藍田縣華胥鎮(zhèn),去找尋6000年前“華胥古國”的身影。
華胥陵前說“華夏”
著名的華胥陵位于華胥鎮(zhèn)以北的孟巖村,緊靠村子西邊是華胥溝,這與《藍田縣志》中所記載的華胥渚(華胥氏與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十分吻合。當?shù)亓鱾髦环N傳說,此地即華胥氏懷孕后棲息之地。這一傳說已經(jīng)流傳很多年,無人知其起始時間。
“華胥氏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一位杰出的首領(lǐng)!彼{田縣檔案局副局長曾宏根說,光緒年間的《藍田縣志》以及古書典籍《列子》均有對華胥氏族社會形態(tài)的描述。在多種典籍中有關(guān)于“華胥國”的記載,而這種記載可能就是指華胥氏族團。“華夏”的“華”應(yīng)為“華胥”,“夏”為“人”,所以“華夏”很可能就是“來自于華胥國的人”。
上古漢藏人可能都把“人”叫做“夏”———殷墟甲骨文里的“夏”字就是一個“人”字;《越絕書·吳內(nèi)傳》:“越人謂人鎩(夏)也”,至今壯侗(百越)還把“人”叫做“鎩”,閩語也把“人”叫“鎩”(“夏”)?梢姡叭A夏”即“華胥人”,就像早期印度人自稱“雅利安人”認為自己來自雅利安(中亞)那樣。
撩起“華胥古國”神秘面紗
2月25日上午,在藍田縣華胥鎮(zhèn)的鎮(zhèn)政府大院內(nèi)的倉庫里,記者見到了一方斷為3截的石碑,石碑高約2米,上書“古華胥”三個大字。據(jù)介紹,這石碑早前就立在華胥陵前。
傳說中的“華胥古國”到底存在嗎?藍田縣檔案局副局長曾宏根曾經(jīng)圍繞著古華胥國、華胥溝和華胥陵的遺址,對附近的村落進行探訪。他認為,不少村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著古華胥氏部落的印痕,能夠印證遺址。今華胥鎮(zhèn)紅河下游有媧氏村,而紅河在史書上被稱為女媧溝。白鹿原上李華村的原名就是女媧村。在孟巖村附近有一個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自己是古時祭祀儀仗隊成員的后代。著名學(xué)者石興邦、劉士莪、任本命等人也應(yīng)邀趕赴藍田,從人類學(xué)、考古學(xué)、民俗學(xué)等不同角度,對母系氏族的起源、華胥氏族團的生成、歷史的沿襲及現(xiàn)存遺跡與歷史傳說記載的對照進行考證后認為,從伏羲誕生前到炎黃出現(xiàn)時存在的華胥古國相當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約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為甘肅西部、陜西渭河流域及黃河流域之一段。
“當然,我們并不認為華胥古國已經(jīng)是一個宮殿巍峨、等級森嚴的王國!笨脊艑<腋鶕(jù)半坡、姜寨、馬家窯等地已經(jīng)出土的上百座房屋,中心廣場,上千人的墓葬,有燒陶、紡織、制革業(yè),甚至有銅器、商業(yè)和殉葬人等情況分析,這些由寬6-8米,深5-6米的大壕溝圍成的遺址應(yīng)該是一個草創(chuàng)的“古城鎮(zhèn)”了。而這些“古城鎮(zhèn)”就包含在“華胥古國”這個范圍較大的氏族部落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列子》說:“華胥氏之國在合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由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使華夏文化在長達550年的戰(zhàn)亂后再遭浩劫。因此注重史料的司馬遷在《史記》中開始把黃帝作為中華之祖。結(jié)果華夏、中華的“華”字反而湮沒于歷史的塵埃中。
記憶中的祭祀活動
已過古稀之年的張蔚堂老人,從小就生長在藍田縣華胥鎮(zhèn)張河灣村,是當?shù)剡h近聞名的文化老人。老人至今還保存著一本清代學(xué)者吳乘權(quán)編輯的中國通史讀本———著名的《綱鑒易知錄》,書中有對華胥氏和伏羲、女媧的記載。
在張蔚堂老人的記憶中,自己小時候曾見過當?shù)卮迕、不少達官貴人和文化界名流經(jīng)常到華胥陵所在地———華胥鎮(zhèn)孟巖村進行祭祀活動。為什么要祭華胥氏,當時他并不很明白。他說,祭祀那天是清明節(jié),大人們宣讀了祭文,獻了祭品,然后上前拜祭,他自己被要求上前磕頭。后來慢慢懂事了,才想起來當時的祭祀是怎么回事,F(xiàn)在,在一些村子里,有部分人始終保持著相關(guān)的習(xí)俗。
華胥陵保護刻不容緩
2月25日,在位于華胥鎮(zhèn)孟巖村北的華胥陵記者看到,原來東西長110多米、高10余米的陵冢,如今已經(jīng)被村民的房屋蠶食得只剩下西端一個長10米左右的黃土臺子。
“真是太可惜了!”居住在華胥陵旁的村民李銀麗告訴記者,大概在1980年左右,華胥陵還沒遭到破壞,高大的陵冢橫臥在村子當中。后來,村民們?yōu)榱私ǚ孔颖阒饾u將陵冢的封土鏟挖掉!耙廊A胥陵有這么大的價值,那誰也不會把房子建到陵上邊去。”李銀麗惋惜地說。
談到華胥陵的現(xiàn)狀,藍田縣華胥鎮(zhèn)鎮(zhèn)長雷新剛表示,將借助3月1日即將舉行的全球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的機遇,積極進行各種文化、技術(shù)、教育和旅游產(chǎn)業(yè)的投資洽談,希望社會各界把有特殊價值的技術(shù)資料、智慧和資金,捐獻給“整修華胥陵”和“修建華胥紀念館”這一民族工程。
歷史典籍中的華胥氏及其傳承關(guān)系
古往今來的各種歷史典籍中對華胥氏以及子女伏羲、女媧的記述很多。從《軒轅本紀》、《黃帝·列子篇》到《補史記———三皇本紀》、《太平御覽》均不乏見。藍田檔案局副局長曾宏根調(diào)查了這方面的情況,他說數(shù)百種典籍中都有相關(guān)的記述。這些典籍撰寫的時間跨度也相隔數(shù)千年?梢哉f,關(guān)于華胥氏的記述一直深深地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
河南淮陽縣《淮陽名勝》一書中指出:“古時候我國西北的華胥氏之國,是華胥氏居住的地方!薄短江h(huán)宇記》“藍田衛(wèi)三皇舊居,境內(nèi)有華胥陵”!蛾兾魍ㄖ尽分姓f:“羲母(華胥氏)陵在藍田縣北三十五里”!端{田縣志》中說:“藍田縣內(nèi)有華胥陵,是稱三皇故居”。
據(jù)了解,目前多位專家學(xué)者根據(jù)歷史記述以及經(jīng)過研究考證后認為,華胥氏在中華先祖中的位置是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因此,華胥氏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華胥陵是全球華人的祖根所在。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
(來源:三秦都市報 作者 趙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