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飯店的湯,多是免費的;可英國飯店的湯,會“燙”著想要白喝者。
中國商場打折時,早去才占便宜;而英國商場打折時,遲到卻不吃虧。
正在英國就讀的本報記者駱劍偉,終于說出了那句著名臺詞“兄弟我在英國的時候……”給“天下杭州人”專欄寫來稿件,講述了他——
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最難的是拿捏分寸。比如在杭州,知道去近江大排檔吃海鮮,去凱悅大酒店享受五星級的自助餐,去龍翔胖大姐吃最香的臭豆腐,去木之蘭吃生魚片,去梅家塢喝新茶,去西湖新天地不求美食但求情調。
但是到了英國,生活卻不再是這樣一回事。我們平時入耳入眼的“電影”畫面——高檔的西餐廳,甜蜜的燭光晚餐,異國的WAITER,一旦“具體地生活”,就難免支離破碎。生澀之間,我們在英國生活了近八個月,一路上落下了一些貽笑大方的囧事,也給我們在英國的生活平添了諸多樂趣。社會真是個學堂,比起校園生活、公寓生活,生動而有趣得多。
我們全班有29名同學,來自杭州各地各部門,在諾丁漢攻讀MPA(公共管理碩士)。出國的留學生、旅游者、打拼者越來越多,英國到處都有中國人的身影,特別是年輕人,每天都能碰到。出國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共同之處,就是想了解國外的世界。這實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僅以吃、穿兩件最日常的事說開去,就知道有多少不同,可以帶來多少思考。
英國的湯要按人頭算錢,
那4人分吃一碗湯面可以嗎?
侍者要打電話向老板請示
初游倫敦,慕名到海德公園附近唐人街吃飯,楓林小吃,中餐館。那時剛到英國不久,對匯率還是蠻在意的,不像現(xiàn)在,花英鎊跟花人民幣的感覺差不多。小菜多是10英鎊左右,也有二三十英鎊的,一翻菜單,嘴上不說,心里乘以12,一個菜100多元人民幣,對時差剛倒過來不久的我們來說,恨不得一頭扎回“外婆家”排隊。讓人高興的是,這里的湯便宜——兩英鎊。好好好,走得也累了,茶水每位要99便士——還是喝湯好,茶水省下。那天的湯喝得特別鮮,直到買單的時候,每人兩英鎊。在英國吃飯,湯是按人頭算的。本來以為得了便宜,這份由小聰明處而來的失望,一下顯得這碗湯淡嚼嚼(念jie)而無味了。
湯的學費剛交完,過幾天到了離巨石陣不遠的索爾茲伯里(SALISBURY),北京飯店每人一小碗飯,2.4英鎊。那天大家實在開不了口再添飯,都沒吃飽,抗議似的把菜吃了個底朝天,說以后再也不來了。
后來不知是哪個聰明胚想到了點湯面,又有湯,又填肚子。只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除了一些大地方的唐人街專營面館之外,絕大多數(shù)中餐館只有炒面,下的面也專門是為炒面準備的。在康威(CONWY)古堡邊上的一家餐館,我們軟磨硬泡要燒湯面,服務生專門打電話請示了老板,看在我們是學生的份上,上來大大一碗料足湯足的大碗面,收的是炒面的錢,不加價,7英鎊。那天我們4人分吃,心滿意足,一會兒說老板真是個好人,一會兒說康威真是個好地方。你看,有時候,只要一碗面,一個地方就深深地印在了心里。我要是哪天當了康威市長,中國游客來吃飯,每桌送一碗面,比做廣告值多了,哈哈。
但并不是每個地方都是笑得出來的。在匹克(PEEK)國家公園的巴克斯頓(BUXTON),桂林酒家的服務生一邊勉為其難地答應說可以燒湯面,一邊再三說燒出來之后不能COMPLAIN(抱怨、投訴)。因為餐廳沒有肉片,我們要的是青菜荷包蛋面,服務生像是有先見之明似的,面裝在一個中碗里,沒有多少湯,兩個荷包蛋,另裝在一只盤子里。盡管這樣,我們還是挺高興,這就是英國。雖說是中餐館,廚師也都是老外,夠難為他們了。買單時,兩英鎊的找零也沒要,當作小費了。順便說一句,英國不像是歐洲大陸,不是非要給小費的。
商場降價的紅標簽連發(fā)三張,
但最后的黃標簽才是最低價!
過早高興的我們“買不動”了
逛商場的套路就更多了。鼎鼎大名的哈羅德(HORRODS)百貨商場耳熟能詳,沒去之前心里癢癢的,去了之后“暫時”就不想再去了,盡管那里滿眼都是同胞。在哈羅德,幾千英鎊一件衣服、一個包,算是便宜的。除了不食人間煙火,很難說有什么不好。
好在有T.K.MAXX,在過上哈羅德那樣高檔、時尚、體面、腰板筆直的生活前,我們一頭扎進了帶給我們竊喜的T.K.MAXX。
這家全英連鎖商場的口號是“BIG BRAND,SMALL PRICE”(低價大牌),天底下竟然有這樣價廉物美的好事,好像是專門為飽了眼福從哈羅德懨懨回來的我們開的,一天去兩趟還不夠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我覺得知道T.K.MAXX,比知道哈羅德有意思多了?晌覀兤剿厮赖,都是諸如哈羅德之類大而得當?shù)摹俺WR”,也不知是怎么學會的,從沒人跟我說起過英國有T.K.MAXX。學英語也是這樣,多少人說過要這樣學,要那樣學,可從來沒人說過,要習慣看用大寫字母拼寫的單詞和句子,英國的常態(tài)就是這樣子。UK CONFIRMS TWO HUNDRED AND FIFTY FIVE SWINE FLU CASES,英國確診255例豬流感(至2日晚),用小寫字母拼寫,要容易認得多。
T.K.MAXX的鞋子,按尺碼而不是按品牌分類,比如39碼、40碼,各一個架子,數(shù)十數(shù)百雙;衣服,夾克、西裝、襯衫、T恤之類按區(qū)域分開后,按大號、中號、小號排列,幾百上千件,各種各樣的品牌都有。運氣好時,原價300英鎊的,這里30英鎊就到手了,關鍵是一個字是要會“淘”。英國社會還是很講誠信的,我們對它標的原價深信不疑,不是噱頭,更不是做假。我們有同學在這里淘到幾十雙鞋子,以ECCO最受歡迎。
當我們沉浸在淘寶的喜悅中時,沒想到更便宜的還在后頭。圣誕打折季來臨的時候,敏銳的同學馬上發(fā)現(xiàn)了表示打折的紅標簽,消息傳來,半數(shù)同學出動。那些動身晚的,也不吃虧,因為過了幾天又貼上了第二張紅標簽,一連三張,一張比一張便宜。
一雙79英鎊的皮鞋,我在19.99英鎊時買了一雙,在5.99英鎊時又買了一雙,以攤低成本,也不知這個想法對不對。
他們促銷的手段實在是很高明的,三張紅標簽之后,還有一張黃標簽,那才是最便宜的,這時我們已經(jīng)買不動了。蘇芩說過,人生總是斷不了囧事,囧過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呵呵,我有了不會再囧的資本。
打包帶回杭州的……是“英國分寸”
英國還有一種商場業(yè)態(tài),國內也是沒有的,叫CHARITY SHOP,慈善商店,東西都由市民捐獻,經(jīng)營的都是志愿者,收入全部捐給慈善事業(yè)。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就在這樣的小店里買二手的日常用品,覺得很好。這里各種各樣的二手市場很發(fā)達,對二手貨物流通的態(tài)度,也與國內大相徑庭。我們總覺得,只有窮的人,才需要二手貨。英國的許多城鎮(zhèn),每周都有半天或一天的固定集市,經(jīng)營的手法也很靈活,叫價拍賣是常態(tài),連買一塊肉,也是可以拍賣的。
英國的生活讓我們感到新鮮,這里的火車、汽車公交系統(tǒng)、建筑、規(guī)劃、歷史文化保護、自然風貌、公民素養(yǎng)、對個人的尊重、行事的規(guī)則和效率、治學的方法,等等等等,都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
把我們送出來讀書,毛手毛腳之間陌生變得漸漸熟悉,摸索出了一些“英國分寸”。再過幾個月,我們將回到日思夜想的杭州,我們的家。英國不能打包回家,英國的經(jīng)歷卻將搭載國際航班著陸,在杭州慢慢釋放。(駱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