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和困難
10年來,在比較寬松的政策環(huán)境下,印尼華人社團努力復蘇和振興華文教育,涌現了大批華文補習學校(班),興辦了一批私立三語(印尼語、華語和英語)學校;開辦了華文師資培訓班;舉辦漢語水平考試;2008年,華人開辦的第一所外語本科大學——棉蘭亞洲國際友好學院開學;在一些華人辦的大學增設漢語系;政府辦的國民學校開始開設必修或選修的華文課程等等。所有這些,使華文教育方興未艾,呈現欣欣向榮的勢頭,令人歡欣鼓舞。印尼華人享受到的這種待遇,甚至連鄰國華人都感羨慕。
但也不能否認,目前的華文教育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師資嚴重不足。據估計,如果全印尼的學校都開設華文課程,需要8萬多名華文教師。而由于印尼華文教育斷層30多年,現有的華文教師多數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華僑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現在都已六、七十歲,教師嚴重老齡化。的確,盡管近年來通過本地培訓以及到外國留學等方式補充了一批青年教師,中國派出了一批志愿者,勉強補充了教師隊伍的不足,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好些學校要求補充教師的呼聲強烈。這是華文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其次是華文教師素質有待提高。印尼政府為了提高學生水平,對教師任職資格進行了規(guī)范。這是全世界教育部門為提高國民素質都會提出的要求。印尼政府規(guī)定,國立或政府承認的私立中學華文老師至少必須持有大專以上專業(yè)文憑,或者具有同等學歷。而當前在華文補習學校任教的不少教師的學歷還達不到這一要求。這是華文教育過去受到諸多限制造成的結果。即由于過去華文教育被禁,限制了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多數人只停留在中學水平。2000年以后,才陸續(xù)有可能在中國或本國的大學進修提高。據筆者兩次對雅加達、西加里曼丹省的坤甸市和山口洋市、南蘇門達臘省的巴領旁市(巨港)的200多名受過華文教育的華人受訪者的問卷調查,53%為中學水準,33%是小學水準,大專以上者僅為14%。從這些人中物色華文教師,高學歷者自然不多。
據筆者在華文教育較發(fā)達的西加里曼丹的一些城市調研和考察,了解到經過十年努力,學生的華文水平普遍已經恢復到小學畢業(yè)的水平。如果考慮到印尼華文教育曾經飽受摧殘的歷史,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就已經相當不錯了。今后,這些學生要繼續(xù)提高,就不是當前只有中學學歷的老師所能勝任的了。隨著印尼政府對教師資格的日益嚴格和規(guī)范化,如果現有教師不提高學歷,勢必要被淘汰,至少是不會被國立學校所接納的。這是華文教師隊伍面臨的嚴峻局面。
現有教師要提高學歷,可以到中國的大學深造,但需要一筆可觀的經費,然而這不是一般教師所能承受得了的。就地培養(yǎng)、到政府承認學歷的大學或者中國在印尼開辦的函授大學繼續(xù)學習,是比較可行的辦法。這就要求華人教育界與政府合作,盡可能創(chuàng)辦更多以培養(yǎng)教師為主要目標的師范院;蛘咂渌再|的大學,讓更多學生進入大學門檻。
第三是缺少合格的本土化教材。10年來,隨著華文教育的開放,采用哪一家出版的合格教科書成為學校緊迫的問題。當前各個學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門,程度參差不齊。關鍵是很多編寫者不大熟悉印尼國情,寫出來的內容不符合實際,師生都不大滿意。
據了解,由中國和印尼的老師聯合編寫的一套教科書已經出版,但由于仍有缺陷,尚未被更多學校所接受和認可,需要繼續(xù)修改補充和提高。
第四,缺乏培養(yǎng)華文人才的語言環(huán)境。數10年前,當我還在印尼華僑學校念書時,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用華語(普通話)交談;在家里講的是家鄉(xiāng)方言或華語?傊,華語是我們溝通的工具。而目前的印尼華裔學生在家里自小就講印尼語,進入小學后自然講印尼語。會講華語的家長也不注意用華語與孩子溝通,學校的教學用語主要是印尼語。已經開設華文課的學校,課時又不多。如此一來,必然影響學生華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