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一周年紀念日,當晚,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首府南寧的許多年輕人、甚至一些小學生自發(fā)在南寧民族廣場舉行燭光追悼活動,他們紛紛用點燃的蠟燭組成心形,悼念地震中的遇難者,并為災區(qū)人民祈福、捐款。據悉,當天,中國各地的年輕人都用類似的方式悼念“5·12”地震遇難者。 中新社發(fā) 劉萬強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中國僑網消息:《日本新華僑報》5月13日刊發(fā)署名文章說,中國大陸社會“現(xiàn)實版”的災難教育讓孩子“長大”了。連日來,不少家長都發(fā)現(xiàn),在紀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動后,許多子女比以前懂事了,變得關愛他人、敬畏生命,開始領會學會感恩、銘記住施與和付出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真正意義。當然,這種“現(xiàn)時版”的災難教育付出的代價過于沉重,但它也進一步提示“防災減災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必要性。
文章摘錄如下:
5月12日,紀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動在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zhèn)隆重舉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fā)表講話,強調要繼續(xù)扎扎實實加強防災減災工作。他還指出,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要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并重,治標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xié)同,全面提高對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5月12日,還是中國大陸第一個“防災減災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關于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指示,應該在提升現(xiàn)代過國家政府職能部門對此意識的同時,也應是幫助中國社會公民樹立一種“現(xiàn)代意識”。
眾所周知,中國大陸正處在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轉折時期,同時又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種類多、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顯然,比起抗災救災來,中國在防災減災方面尚存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公民們減災意識相對薄弱,有的基本上就從來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安全知識教育與技能培訓。因此,從小普及減災知識,普及災難教育,進一步提高全民減災意識,應是當務之急。
在中國,災難教育不應僅是一門從娃娃抓起的課堂必修課,還應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而且也是一門凝聚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課程。災難教育不僅是一門與“逃生”有關的學問,更是一門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學問。在日本、美國等一些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國家,把災難警示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除了對成人進行防災教育,還從娃娃抓起,把逃生技能列為幼兒必修課。許多國家都規(guī)定,中小學生每年要參加一到兩次防災避難演習,會定期舉辦活動紀念大的災難。
災難與挫折是最好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災難教育的程度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而國家文明程度和國民防災減災素質的提高,首先需要從普及災難教育開始。
災難教育是一項專業(yè)的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涵蓋了防災、減災、預防事故的發(fā)生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這就需要把災難教育制度化,積極主動地利用天災警示孩子;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科學教育與訓練,包括意識、知識、技能的訓練;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通力配合;開設防災課程;加強學生的災難教育、生存教育和挫折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的內涵,懂得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進而珍惜生命,從災難中認識自然規(guī)律,學會順應自然,努力與自然和諧相處,不斷提高防災能力,趨利避害,并把災害中迸發(fā)的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推為學生長久的精神價值坐標。(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