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首屆傳統(tǒng)元宵燈會在北京大柵欄商業(yè)街舉辦,這也是大柵欄恢復傳統(tǒng)元宵燈會的第一年。 “正月十五鬧花燈”自100多年前就是前門大柵欄的傳統(tǒng)民俗,元宵燈會上布置數(shù)十款樣式各異的花燈供游人欣賞,還特別邀請了民俗藝術家們?yōu)榍皝碣p燈的游客獻上極具老北京民俗特色的精彩表演,以最大程度地展現(xiàn)老北京元宵燈會的場面。 中新社發(fā) 富田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使用 |
跨國式的隔空婚姻對于只能明月寄相思的雙方來說,實際上都是一種考驗。在這種相隔中,相聚不是雙方說了算的,有時候,甚至是遙不可及。對于分離的考驗,有的人迷失了自我,在命運與生活的擺布中,隨波逐流。而有的人則跨越了時空給婚姻帶來的距離,堅守內(nèi)心的一方凈土,使雙方的感情如濃烈的醇酒,歷久彌香。希望那些正承受著家庭分離之苦的華人,在元宵節(jié)的圓月下能夠靜思一下,“走了這么久,我變了沒有?”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據(jù)西班牙《歐華報》報道,在旅西華人中,很多人都是撇家舍業(yè),只身來到國外打拼。當與國內(nèi)的另一半天各一方,過上牛郎織女般遙遙相望的生活時,每一個孤身在外的人都要經(jīng)歷命運帶給我們的許多考驗。這些考驗既有身心上的,更有感情方面的。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隔空生活中,我們還是原來的那個我嗎?對萬里之遙的另一方,我們的感情依然還會完好如初嗎?對于這些問題,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都有不同的回答。
一紙居留是“鵲橋”
許多僑民來到西班牙以后,是沒有身份的黑戶。回家與團聚對于他們來說,是不確定的奢望。從某種程度上說,西政府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只有按照政府的規(guī)定與政策,拿到夢寐以求的居留,才能得到與另一半盡快見面的條件。然而,要拿到居留又談何容易?從2005年的大赦,到現(xiàn)在的扎根居留,許多人因種種限制,而被擋在了門外。
記者的一位朋友來西班牙已經(jīng)五年多了,可趕上了大赦,并符合扎根居留年數(shù)的他,卻始終因種種陰差陽錯般的原因,到現(xiàn)在也沒有拿到居留。對于國內(nèi)的妻子,用他的話來說是“想得很苦。”雖然每天都通電話,但畢竟遠隔千山萬水。由于居留始終無法拿到,回國對他來說,仍然是奢望。他說,現(xiàn)在他非常羨慕那些苦熬數(shù)年,費盡錢財,終于拿到居留的單身僑胞?吹剿麄冊凇白杂伞币院罅⒖袒丶遗c親人團聚,自己心里有說不出的苦楚。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會
在我們僑民中,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即使有了居留,也無法實現(xiàn)和另一半團聚的夢想,他們只能一年回國一兩次,實現(xiàn)和親人的短暫團聚。對于這樣的僑民來說,過的可謂是真正牛郎織女的生活。
記者的一位同事,由于國內(nèi)的孩子還在上小學,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能在國內(nèi)受到系統(tǒng)的中文教育,他沒有把妻子和孩子辦過來,自己在這里獨自打工,為國內(nèi)的母子倆人作經(jīng)濟上的后盾。他說,自從五年前離開了可愛的妻子,兩個人就一年只見一兩次面。他一個人在外面,感到特別的孤獨與寂寞。人都有七情六欲,有時真想在外找個“伴兒”。但想想同樣也是一個人在家,寂寞無助的妻子,自己那樣做,從良心上覺得很對不起她。就這樣熬了一年又一年,也不知何時是個頭。等孩子大了,能自理了,也許就是他們的團圓日了。他說,自己覺得和妻子很像“牛郎”和“織女”。每年都要回去一兩次,和妻子鵲橋相會,那感覺真的很甜蜜。有時看到能在一起的夫妻整天打打鬧鬧,他都會感慨,這些人真是不知足。
生活所迫 無奈搭鋪
也有一些人,耐不住這一份寂寞,迫于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無奈地選擇了一種更現(xiàn)實的路:搭鋪。
在采訪中,記者認識一位四十出頭的衣工廠車工。她來西也有幾年了,但是身份一直沒有著落,就連工作也是漂泊不定,長期靠賣散維持生計。她選擇找“搭鋪”,也是出于無奈。一個女人在國外,沒有合法身份,人單勢孤,根本就無法長期混下去。再者說,像她們這樣整天賣散,而且都是在晚上賣到深夜,有時還要到外地去,對于一個弱女子來說怎么行呢,她和別人“搭鋪”也是迫不得已的事。目的是人在他鄉(xiāng),彼此求得互相幫助。當被問到如果讓家人知道她與搭鋪的人有性行為,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時,她說,家里的人遲早會知道的,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她都想過無數(shù)次了。但是異性長時間生活在一起,不發(fā)生那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如果她丈夫知道了,她希望他可以理解。一個女人獨自在外謀生賺錢,有些事是身不由已,遇到“搭鋪”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他不理解不肯原諒的話,那也沒有辦法,只好離婚了。
距離使心走得更近
一樣的境遇,一百個人會以一百種不同的心態(tài)去面對。
很多僑民認為雖然夫妻二人天各一方,但是精神上的依托勝過肉體。家,才是真正的避風港灣,家中的妻兒老小就是他們在這邊奮斗的動力,對家人的思念和責任是他們在這邊沒有變節(jié)的支柱。
我們的一位筆友是五年前過來西班牙的,一直在一家餐館做大廚。很多人都笑他一定是生理上有病。因為他從來不像其他人那樣逛紅燈店,找搭鋪,就是固守著那一份對家中妻兒的真情。每個禮拜給家里打兩三次電話,透過網(wǎng)絡看看國內(nèi)的老婆孩子就是他最大的快樂,看著兒子一天天的長大,他覺得在這邊吃苦都是值得的。五年來,這位筆友回國的時間,加到一起還不到一年。但這種狀況沒有使他和妻子的感情生變。沒事的時候,這位僑胞就打個電話給妻子,聊聊生活的小事,讓彼此了解各自的生活。遇到什么不順心或是什么不如意,他也喜歡跟妻子說,用他的話來講,給妻子打電話是在幫他減壓。再過兩年,他就要回去了,因為他知道,夫妻是不宜長期分居,雖然國外賺錢多一些,但生活太艱苦,自己受苦就可以了,他不愿妻子和孩子再出來吃苦。所以對于兩地分居,這位筆友認為這是對感情很好的考驗,他覺得是距離拉近了他與妻子的感情,是妻子的寬慰和鼓勵讓他在國外撐了這么久。
有名無實的婚姻
距離產(chǎn)生美嗎?有時候是,有時候則相反。
記者在采訪中,認識一位女老板,她來西班牙已經(jīng)近十年了。從餐館跑堂,到服裝店老板,再到現(xiàn)在的衣工廠老板娘,她都是自己一個人打拼過來的。而她的老公和兒子一直都呆在國內(nèi),F(xiàn)在她正面對一個自己無法回避,卻難下決心的抉擇:要么與遠在溫州的丈夫痛快離婚,要不就為了孩子,放棄這里的生意,回去與丈夫和孩子團聚。對于自己所面對的婚姻,她說,她只是維持一個形式而已,已經(jīng)沒有感情。她坦言,他們夫妻兩人過去10年來,只有在她回國的時候才見面,其他時候,大家在兩地各忙各的,要不是想念國內(nèi)的孩子,夫妻兩人甚至很少通電話聊上幾句。他們分開的時間太長了,無論是思想,對事物的看法,還是生活習慣都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不同。這位女老板的老公在國內(nèi)是公務員,因為舍不了國內(nèi)那一份安逸,所以始終不愿出來。前幾年他們常為了這些矛盾鬧別扭,爭吵,久而久之,兩人之間連吵架都懶得吵了。要不是怕離婚會傷害國內(nèi)的孩子,她早就向丈夫提出離婚了。
如此,雖然聚少離多的婚姻是脆弱的,可要結(jié)束又是如何的艱難。